Windows8之家资讯:政策上的一点突破,就能为高端人才带来莫大的实惠和方便。这两天,或许没有人能比吴越更兴奋了。虽然他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虽然他也是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但是,高昂的进口材料税费、户籍签证时间带来的不便,始终是这位“千人计划”高端人才挥之不去的烦恼。 “因为我们是做生物医药的,许多材料都是国外进口,去年我们就进口了将近2000万元。如果我们可以享受采购海外材料免税政策,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好处。再一个是签证的问题,我们企业现在有50多名‘海归’,都是做科研的,很多人加入了外国国籍,一般申请的旅游签证是6个月,如果能有永久居留证就方便很多。”吴越说。 然而,以上这些难题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因为,在“行动计划”中规定,“面向人才特区具有中国国籍、愿意落户北京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受其户籍所在地的限制,直接办理落户手续”;“对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境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科研、教学物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两大发展极”悄然布局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在贯彻落实《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的总体目标与工作布局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人才特区的建设布局。“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以科技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聚集人才资源,形成人才、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人才特区正在积极打造两大“发展极”,分别是“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 “中关村科学城”是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学院路为核心区域,在生命科学、航天航空、网络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打造高端研发技术创新服务区,集聚高端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力争推动区域形成万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在这个区域,重点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目前,中关村科学城高校院所和中央企业建设特色创新产业园18个和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9个,评估论证和实施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60余项。 “未来科技城”是在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以建设低碳、现代、国际化之城为目标,以支持央企人才团队发展为着力点,以大市政配套建设为保障,严格控制工期和质量,努力实现年底前“初具规模”。 目前,未来科技城已制定出《未来科技城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支持入驻央企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由神华集团、商飞集团等15家央企在北京昌平区共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聚集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经有4家央企开工建设,年底前15家央企将全部开工,入驻央企已经引进了50名入选“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除了这两个“城”,人才特区还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云计算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项目平台。依托这些研发机构、研发基地、各类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吸引和聚集各类人才,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平台。 带动多领域快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通过人才特区建设,中关村人才聚集、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才带动区域发展的效果已开始显现。 在人才聚集方面,截至4月末,中关村示范区共有科技活动人员27.8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6.6%,比2月末和3月末分别高出0.9和0.5个百分点,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个百分点。其中“国高新”企业吸引人才优势明显,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1万人,占示范区科技活动人员的90.3%,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3.8%,高出示范区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中关村人才的聚集,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也显示增长态势,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关村示范区在自主创新方面优势明显。1-4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其中“国高新”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147亿元,占示范区总支出的86.5%。同时,前4个月,中关村示范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个数1956件,比上年同期增加296件。 与此同时,中关村示范区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正在由一枝独秀向多点支撑转变。一方面,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领域成新亮点。1-4月,该领域实现总收入520.7亿元,同比增长28.3%,高出示范区增速6个百分点,总收入占示范区总量的10.3%,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保持第二位发展,1-4月实现总收入54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领域不甘落后,该领域虽然占示范区经济比重不足10%,但发展较快,1-4月实现总收入2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增幅高于示范区4.9个百分点,总收入所占比重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蕴藏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