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载体:主板 到了万众瞩目的主板了。 很多人一定很难理解,为什么我将主板的位置排得如此靠后。 不得不说,我这么做的理由是: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主板是唯一可以进行大幅度削减预算的配件。 原因有两点:其一、主板对于整机的性能提升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其二、主板对于整机的贡献出了提供稳定性保障之外,只是提供各种附加功能,其本质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沦为纯粹的载体。 这里我举几个Intel CPU与主板发展史上的例子稍作解释: (1)在Intel P55芯片组之前,Intel的主板芯片组是分北桥与南桥两个部分。早期的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PCI-E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DDR2、DDR3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AGP/PCI-E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型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而南桥芯片则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桥的作用不断被削弱,最后当P55芯片组以单芯片(南桥芯片)的形式发布时,宣布了Intel进入了全面削弱主板的作用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Intel的主板不再有北桥南桥之说。而北桥的消失,也宣告了主板的高温时代一去不复返,最重要的是,主板因芯片故障导致的损坏甚至损毁随着主板芯片的减少而大大下降。 (2)关于超频。在早期,CPU的普遍频率都不高,因此,当CPU通过主板、内存、电源的共同支持进行超频后,可以有效甚至显著提升整机运算效率。而当Intel自Core ix-3000时代开始全面限制了CPU的超频能力后,依靠“容易超频、简单超频”为卖点的主板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主流级CPU默认的3.0GHz已经能够轻松应对日常应用。 而当主板在超频这个对整机性能上的提升能力也遭到了削弱之后,主板在整机里的地位只剩下稳定性保障。因此,在主板的功能足够、稳定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对于主板的预算是可以进行相应的削弱的。 |